(四川食品在线 国内频道)做挂面,这样一份看似简单的寻常事,却有人能做出60亿营业额,并创造系列奇迹。
年销60亿,日产挂面3500吨,产能达到100万吨,排名行业第一,占据全国十分之一的市场,并畅销美、日、俄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傲居挂面行业龙头大哥的地位……它是行业里面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这个企业就是金沙河面业集团。20多年前,它叫金A面业,在一个在善下村,只有几十个人的小磨坊。20多年后,她叫金沙河集团,一个有多个子公司,5000多名员工的行业领军企业。而挥笔书写这一奇迹的,就是企业的掌门人——魏海金。
金沙河面业集团董事长 魏海金
半个世纪痴迷,把挂面做到第一
现年58岁的魏海金与挂面有着50多年的渊源。在幼年时,他便在村里生产队见到了人生第一台挂面机,能吃上两口挂面更是其童年难以忘怀的幸福时刻。
20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春风吹到了邢台沙河市,土地开始实行承包制。17岁的魏海金什么都不要,东拼西凑了一些钱把破旧的挂面机买回了家。自此,魏海金开始在家自制挂面,然后拿到村口倒卖。
少年时期的经历也让魏海金懂得:设备决定经营的道理。1980年代初,魏海金又买来一台全新的挂面机,和他人一同合伙,在村里的面粉厂生产挂面,一直坚持到1996年。
因为利润薄、劳动强度大,加上成本不断增加,合伙人相继退出了,只有魏海金继续坚持。他在1996年创建了自己的挂面厂,但机器的资金和盖厂房用的砖都是靠借的。因为他平时为人谦和低调、做事诚实守信,所以无论走到哪家那户,也无论多少,没有一个让他空手回的。魏海金第一次感到:别人的信任是最大的财富,信誉可以当“钱”用。
那段时间,魏海金吃在厂里、住在厂里、长在厂里,家里的啥事都顾不上,媳妇每天看见的都是一个满身面粉的“面人”。几个月后,在他的苦心经营下,面粉厂终于红火起来。
从最初的每天生产10吨,逐渐扩大到55吨、100吨、600吨……到2018年,金沙河已发展成日产挂面超3000吨,挂面产能连续十年中国第一,连续五年全球第一,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金沙河模式:利他主义
今天,金沙河年销60亿,魏海金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挂面大王”。从沙河一隅,到河北称霸,再迈向全国,金沙河的成功不是偶然。
今天再回头重温时,金沙河的成功可以归为“利他”,这是魏海金“自私利他”的管理哲学。
在企业大会上, 魏海金经常讲述利他的故事,他经常说:“这是一个生产蜡烛的企业,我是大蜡烛,你们必须是小蜡烛”。
金沙河的厂区一角,有一个公司开的超市,所有物品按进价零利润销售,里面日常用品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奶粉和婴儿服装。2014年以来,金沙河还搭建平台,与家电、家具、保险公司等厂家联谊,只要金沙河员工购买,均按当地最低价格销售。
这些举措都无形中增加了员工福利待遇,这得益于魏海金的理念:“让员工少花钱,就是多挣钱。”他认为:“投资员工是最有回报的投资。”自创业以来,金沙河在渠道上实行以销定产,同时坚持先付款再拿货,从不赊款。为方便经销商拿货,金沙河明文规定,经销商来公司装货,如等待3小时以上,每小时补偿司机30元。但是,该项规定自打实施开始就没发出去多少罚款,如今更是近乎绝迹——不仅是装车效率提升,更是因为员工舍不得公司赔钱。为了减轻沿海经销商物流成本,魏海金亲自申请在公司直接装运集装箱的资质。挂面也能走集装箱了,这在行业里独树一帜。
今年7月,金沙河接到了一名司机客户的求助,车上装的麸皮产品掉落了,于是,上后夜下班的员工及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给予帮助。有一个回家看病的员工看到此景也加入帮扶大军,事后他说:“看到同事们都在协助,自己也是金沙河人,这么做是应该的。”
有企业家说,不是每家企业都适合复制金沙河的模式,但是这种企业精神值得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