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食新闻【四川食品在线 农牧频道】4月28日,记者从阿坝州农业农村局畜科所获悉,日前,阿坝州“牦牛规范化养殖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科研成果获得四川省畜牧科研专家团队一致好评,被认为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包括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四川省畜牧总站等单位专家教授在内的专家团队认为,阿坝州“牦牛规范化养殖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科技成果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经监测,牦牛繁殖成活率提高17.99%,出栏率提高13.93%,成年牦牛死亡率降低5.14%,育肥出栏牦牛头平均增重95千克。充分挖掘牦牛产奶遗传潜力,将麦洼牦牛的头日均产奶1.57提高到2.97千克,153天头产奶240千克提高到454.41千克,显著提高产奶量。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测算,2017~2021年五年应用期间已获经济效益80509.64万元,可产生经济效益177950.26万元,年经济效益达22785.06万元,成果科研投资年均收益率为1:6.28。全面实现牦牛4岁出栏,按2021年标准化育成30万头牦牛计,平均每头提早2年出栏,可使约900万亩草原得到休养生息两年。
川西北高原牦牛
专家团队认为,阿坝州畜科所实施的“牦牛规范化养殖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科研成果创新性突出,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中藏药制剂防治牦牛腹泻病技术”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成果是阿坝州畜科所历经10余年扎根高原开展牦牛生产技术研究创新集成的畜牧科研成果,对川西北高原牦牛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牦牛是高原藏区的重要财富,牦牛生产是高原藏区畜牧业经济的基础。四川省现有牦牛400余万头,主要分布于川西北草地,牦牛的乳肉、产量分别占全省牛乳、牛肉产量70%和40%。长期以来,牦牛生产方式较为原始粗放,“生少死多”“肉硬难烹”“冬季死亡率高”和“长得慢且产奶少”等品种或养殖问题,制约川西北草地牦牛产业发展。阿坝州畜牧科研所研究推系列牦牛肉乳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最终集成“牦牛规范化养殖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外观专利6项,出版《牦牛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牦牛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两部著作。
经示范推广,牦牛养殖规范化养殖关键技术成果已在阿坝州13县(市)牦牛产区推广应用,并辐射到甘孜、青海、甘肃等牦牛养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