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食新闻【四川食品在线 综合频道】-- 中国本土益生菌又迎新成员。汤臣倍健营养健康研究院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等权威机构、Life-Space全球微生态研究中心,历时7年时间,开发出源自健康中国婴儿肠道的优质菌株副干酪乳杆菌LPB27,其在免疫调节、提高肠道有益菌数量等多种健康促进作用的潜力获得国内外业界广泛关注。中国本土优质菌株研发的不断突破,将为国人带来更合适的健康选择,也将助力中国益生菌产业长足发展。
汤臣倍健七年磨一剑 为中国人研发中国"本土菌"
近日,在第十七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期间,汤臣倍健召开益生菌产业研发生态圈 -- 创新合作模式与新菌株开发技术研讨会。会上汤臣倍健营养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兼)、深圳大学客座教授张旭光博士首次发布自主菌株技术成果 -- 副干酪乳杆菌LPB27。
该菌株研究成果在《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等多家知名期刊杂志刊登,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实现应用落地。经过多项体内外功能测评结果显示,LPB27具备耐胃酸、耐胆盐等优良性能,容易定植于肠道,具有改善炎症、缓解IgE介导的过敏症状以及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等多种健康促进功能,在免疫调节等方面可以媲美国际知名菌株。
令人关注的是,LPB27还是一株地地道道的中国"本土菌"。我国益生菌行业起步较晚,产业核心技术仍然严重依赖于国外领先企业,市面上益生菌终端产品所用的菌株85%以上源于国外*。鉴于菌株的研发生产对技术、时间以及资源投入等要求高,具有较高技术壁垒,我国益生菌长期面临"缺芯少核"的问题。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和代谢水平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域的人群在肠道微生物组成有着明显区别。因此,"本土菌"对消费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国人健康需求,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菌株成为业内普遍共识和努力方向。
在研讨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秘书长陈铮表示,当前益生菌产业的发展趋于多元化,但归根到底是一个科技型的产业,离不开科技界和产业界的努力。
作为我国膳食营养补充剂领导品牌和标杆企业,汤臣倍健7年前前瞻性地布局益生菌研究,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等权威机构从中国婴儿来源菌株库中筛选,经过生物学特性研究、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功能验证、安全性研究等系统性评价,历时7年时间,最终从265株专有婴儿菌株中甄选出来源于自然分娩+纯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的优良菌株,并将实现产业化应用,为中国人健康提供更多选择。
周期长、投入大 本土菌研究需长期投入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何方在会议上详细分享了菌株艰难的研发历程,并在采访中分享到:"当时国内益生菌才刚刚起步,绝大部分市场是被外国菌株垄断的,我们都感觉到很难跨越这个高度,早期我们在研发中也遇到很多技术壁垒,克服了婴儿样本采样、筛选等重重困难,最终才获得了这一优质菌株"。一个好的益生菌从0开始做,历经七年时间,最终产业化落地,体现了中国科研转化的深度、质量与速度。
张旭光教授介绍:"益生菌的自主研发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周期长,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因此对企业的综合实力有较高要求。汤臣倍健依托营养健康研究院领先的全球创新研发产学研合作平台,从丰富的菌株库构建、优质菌株筛选、基因测序、生信分析、功能评价、机制研究、临床试验、发酵技术、工艺和质量体系、检测技术及标准研究等各个方面,全面的、体系化的开展新菌株研究。"
在菌株研发过程中,研发人员特别注重高质量菌株资源库的建立。有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肠道菌群的定植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对其健康是至关重要,因此,科研团队在筛选过程中极为严苛,胎龄在37-42周,出生体重在2500-4000g,1-4个月大的健康婴儿才能进入菌株库种选择范围。
实施"科学营养"战略 向强科技转型迈进
近两年来,随着PCC1、NAD+抗衰领域科研成果接连发布,汤臣倍健这次在益生菌领域自主研发菌株的突破,是其向强科技型企业转型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2022年初,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发出了汤臣倍健向强科技企业转型的愿景,他提出"科学营养"战略,持续研发创新,加大自有发明专利原料及配方研发,在同质化竞争中形成差异化的优势,将核心技术落实到产品力。
在"科学营养"战略的引领下,汤臣倍健未来将持续投入大量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深耕益生菌原料开发,继续推出中国本土新菌株实现转化落地,助力营养健康产业发展。
* 专利号:ZL 2020 1 0858415.8 ZL 2021 1 1331927.X
* 摘自中国食品学报《2021 年我国益生菌产业发展十大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