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食新闻【四川食品在线 商学院频道】为什么有一些人,不管干什么,都能干得特别出色?
他干销售,能干得特别好,做运营能做得特别好,做管理者,也是一个卓越的管理者。做老板,也能做成一家好公司。
其实他们之所以能持续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有框架思维。
什么是框架思维?
就是能进行归纳总结,抓住做好事情的本质,然后将经验迁移到其它领域,最终演绎成功。
框架思维的三个要素
解决问题,从一个好的思想框架开始。
如何搭建框架?在《框架思维》一书中提到,搭建框架,有这三个要素。
1.因果律
人们往往是因为因果之间的关联得出结论,你所掌握的因果总和,就是你此刻的认知水平。
比如你感冒了,你在太阳下晒了一会儿太阳,结果感冒好了。
根据因果之间的关联,你很容易得出是因为晒太阳后感冒才好的结论。
但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你还吃了一片阿司匹林。
吃了阿司匹林,也是因果关系。
如果你只掌握了少量的因果,就很容易错误归因,得出偏颇的结论。认为晒太阳后,感冒就好了。
2.反事实思考
什么是反事实思考?
事实是已经发生了的,而反事实就是做假设,对你得出的因果进行干预。
假如晒太阳,感冒会好吗?
假如没有晒太阳,只吃了阿司匹林呢?
……
反事实思考,可以帮助我们从无数的因果关系中,去找到本质。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管理工坊中的Review工具,连问多个为什么,一层层剥洋葱,抓到事情的本质。
3.约束条件
如果没有条件限制,就容易偏离目标,所以在思考的时候,要有硬性约束和软性约束。
1)硬性约束
硬性约束是不能调整的。
比如销售团队,去年10个人完成了1000万的业绩,今年要完成3000万。
怎么完成?用什么样的策略达成目标?
这时候,不能说直接加20个人。如果加一个人就多100万业绩,这是在做加法。
有了硬性的约束,你才会聚焦思考,集中在主要的事情上,针对目标,找到创新的方法,做乘法。
2)软性约束
软性约束,就是是有弹性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的。
比如为了完成上述3000万的目标,虽然不能加10个人。但可以考虑给一些相应的资源,为了提高团队的效率,增加销售中台。
这就是框架思维的三个要素。核心是要帮助我们总结事物的底层规律。
但发现了规律还不够,还要将其进行分解,拆解出它的流程,拆解出你的具体的步骤,最终演变成可执行的框架。
打破旧框架,形成新框架
框架,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快速做出决策,提高效率。
但我们也容易被框架局限,形成惯性思维。
比如有的管理者跨行业了,为了完成目标,他直接照搬原来的方法。
因为在过去的工作中,他积累了一套框架,并且取得了成功。
但是,环境变化了,行业变化了,客户也不一样了,原来的框架,不一定能解决今天的问题。
所以框架不是建立之后,就永久通用的。所谓成长,就是不断的打破旧框架。
如何实现升级?
1.开放的心态
首先,要清楚的认识到,没有永恒的框架。因此,不要让过去的成功框架,变成今天的阻碍。
一定要向内求,向外看。
什么是向内求?
就是要去主动涉猎、输入,多读书,多掌握一些因果之间的关联,建立不同的模型。
什么是向外看?一方面是打破舒适区,多跟外部专家交流。
另一方面,要保持敏感,注意外部信息变化。
举个例子。
有家制药公司生产的药品总是供不应求。
后来发明了一种治疗哮喘的特效药,疗效非常好,他们还是按照原来的流程售卖。
但就卖不出去。
制药公司找不到原因,他们只好请来了咨询公司。
咨询公司看了所有的销售数据,发现数据总体低迷,但有两个销售员卖得特别好,业绩是别人的20倍。
一问才知道,这两人不仅仅只是向医生介绍新药的疗效,还会告诉医生怎么使用。
因为新药不像其它哮喘药一样是口服或者吸入的,而是需要静脉注射,医生不愿意研究操作流程,就不愿意买。
你看,只有保持敏锐,才会发现问题。
2.检验框架
当你保持开放的心态,发现问题后,就可以检验你现有的框架,看框架是否还适用。
如果旧框架还适用,只是需要更改,那么就调整。
比如上述案例,很多销售卖不出去,并不是产品不好,而是医生不愿意研究如何操作。
因此,在旧框架之下,增加一个流程就够了,让每一个医药代表都要向医生介绍如何使用新药。
就这么一个动作,让销售业绩大幅度提升。
如果旧框架完全不适用,当发现客户变了,客户的需求变了,那么可能要考虑重新建立框架。
3.试炼调整
无论是建立新框架,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调整,都不意味着结束,恰恰是一个开始。
你还要进行不断的试炼,在使用中去修正,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可迁移和复制的框架。
比如我研究了几千家企业,最后总结出了企业成功的方程式:企业成功=战略*组织能力*文化。
这个公式就是做好一家企业的底层逻辑。
做好这些,就能经营好一家公司。
所以框架思维非常重要,一个好的框架,能帮助你,持续性取得成功。
最后我想说,成长是一场自我革命,不断打破,在废墟中重建的过程。而建立框架思维,是自我突破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