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关注 调料 酒业 食品 产业 市州县 川食会 导购

农业

旗下栏目: 品牌 饮料 深度 农业

四川红薯、马铃薯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有待进一步精深加工

来源:通讯 编辑:李子涵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1-16
摘要:在绵竹市富新镇永中村3组,一农业种植公司工人在用机械采收地里的土豆。王平 摄(视觉四川资料图片) 广安市前锋区奎阁村,一家粉丝加工厂的工人晾晒红薯粉丝。周修建 摄(视觉四川资料图片) 跻身10+3农业产业体系,成为最具增产增收潜力的粮食作物 调查 (

  在绵竹市富新镇永中村3组,一农业种植公司工人在用机械采收地里的土豆。王平 摄(视觉四川资料图片)

  广安市前锋区奎阁村,一家粉丝加工厂的工人晾晒红薯粉丝。周修建 摄(视觉四川资料图片)

跻身“10+3”农业产业体系,成为最具增产增收潜力的粮食作物
调查

  (四川食品在线 新农业频道消息)安岳县尤特薯品公司的“红薯妹妹”黄晓艳没想到,不久前她的红薯食品刚获得2018年四川省优质品牌农产品殊荣,3天后就签下两个大单,分别发往福建和上海。“有机红薯批发价一斤4元,零售最高卖10元!”她告诉记者。
  红薯“走红”背后,是我省振兴川薯的决心。日前,省农业农村厅敲定川版“10+3”农业产业体系,川薯位列其中。“‘两薯’(马铃薯和红薯)是我省最具增产和增收潜力的粮食作物。”省农技推广总站负责人表示。
  从粮食短缺时的“救命薯”,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温饱薯”,从如今的“脱贫薯”“增收薯”再到今后甚至价比肉贵的“摇钱薯”,川薯正一路上演逆袭大戏。

看实力
“两薯”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四川是薯类生产大省,近年来,我省持续引导并支持“两薯”发展。
  目前,全省“两薯”总面积达1900多万亩、总产量2700多万吨。“今年预计全省马铃薯面积达1095.9万亩、总产1445.5万吨;红薯面积875.7万亩、总产1283.5万吨。”省农技推广总站负责人介绍,四川红薯面积和产量多年来都是全国第一,马铃薯面积和产量也从2012年起连续5年稳居全国第一。
  这个“双11”,昭觉县悬崖村的土豆等成为俏货。8月,昭觉启动土豆电商销售活动,半年内将有3000吨昭觉土豆走出大山。昭觉土豆成为“网红”,得益于凉山标准化基地建设。目前,凉山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152万亩。“全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共计近200万亩。”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省马铃薯加工业起步较晚,以往主要是加工淀粉,2015年我省被纳入国家马铃薯主食化加工试点后,土豆面条、土豆馒头、土豆糕点等30多种创新产品不断上市。
  红薯加工则起步较早,全省年加工鲜薯300万吨左右,主要包括淀粉、粉丝粉条、酒精、方便小食、紫薯全粉等。
  目前,全省已有较大规模马铃薯加工企业近20家,其中主食产品加工企业13家,红薯较大规模加工企业近10家。“目前,凉山马铃薯、万源马铃薯、空山马铃薯等五六个品牌已成为国家地标农产品,也拥有光友粉丝、白家粉丝、陈振龙紫薯旺等红薯加工名品及遂宁524等鲜薯品牌,川薯产品已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省农技推广总站负责人说。

看潜力
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等助推,“两薯”增产增收潜力可观

  振兴川薯,潜力巨大。2015年以来,国家马铃薯主食化战略持续推进,我省每年投入1000万元推进试点工作。不久前出台的《四川省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方案》提出,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研发与消费引导……
  在四川薯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黄钢研究员看来,川薯发展也有诸多优势,如马铃薯已构建起“周年生产、周年供给”格局,而北方只能生产一季。另外,就是科技研发支撑起的增产潜力日益凸显。
  目前,我省马铃薯、红薯平均亩产分别为1300公斤、1450公斤左右。而最近3个月,黄钢亲自见证了“两薯”新纪录——7月25日,会东县大崇镇黑嘎小河沟村六组马铃薯原种扩繁高产攻关田现场验收,亩产5575.2公斤,创造四川马铃薯单产纪录;10月底,盐亭县两河镇五一村甘薯高产高效示范展示现场测产验收中,淀粉型品种商薯19鲜薯亩产达5247.29公斤,创我省红薯高产纪录,优质食用紫色甘薯品种——绵紫薯9号亩产也达到3763.44公斤,“万斤苕”成为现实。
  按当前产量,仅一季秋马铃薯,我省不少种植户纯收入就能达2000多元,增收潜力十分可观。
  但短板也较为明显。首先就是投入不足,近年我省每年仅有2000万元资金用于马铃薯原种生产基地县建设,红薯产业投入也一直很少,导致良繁体系滞后,脱毒种薯普及率仅30%左右,“先天体弱”直接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另外我省薯类加工比例还不高,马铃薯主要用作鲜食,红薯还有很大部分直接用作饲料,加工品主要为粗淀粉、粉丝等初级产品。“尽管马铃薯主食化试点已推进4年,但产品还是比较低端,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少,消费习惯也还未培育起来。”省农技推广总站负责人表示。

看方向
稳面积增单产改品质,精准补短振兴川薯

  业内人士注意到,在四川“10+3”农业产业体系中,川薯并未被纳入川粮(油)中,而是被单列出来,这成为振兴川薯的一个重要信号。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目前川薯产业振兴发展推进方案已完成初稿。“思路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园区为抓手、科技为支撑、龙头企业为带动,突出优势区域,通过项目带动、良繁促动、营销拉动、加工推动,促进川薯上新台阶。”省农技推广总站负责人表示,未来5年,川薯发展方向是稳面积、增单产、改品质。对马铃薯来说,具体是春、秋、冬作协调发展,推动主食化;对红薯来说,大力发展优质加工专用红薯和特色红薯则是重点。
  精准补短,我省将走“种薯(苗)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的新型良繁路子,推进种薯(苗)生产能力项目、标准化脱毒种薯(苗)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种薯贮藏能力提升项目、种薯(苗)质量检测体系建设项目等。
  同时,我省将加强鲜食型、主食加工专用品种和适合不同季节的品种选育,加强不同季节生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推广,加快建设专用薯标准化示范基地。如凉山州今年就以马铃薯青薯9号为重点,加快脱毒种薯和良种更新换代,并对种薯企业在州内生产使用的原原种每粒补0.01元。
  主食开发、品牌打造等市场端也将成为发展重点。10月30日,布拖县“优极域”牌乌洋芋获四川省优质品牌农产品称号;以前以生产土豆馒头为主的四川紫金都市农业公司,如今也生产出紫薯丁、红薯初粉等产品;米老头、仙特米业等川企也将围绕薯片、面条开发等开展探索……
  “按初步方案,到2022年,全省马铃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亩产提高至1500公斤以上,优质专用品种比例达60%,主食消费占比达35%。红薯稳定在800万亩,亩产提高到1600公斤,优质专用品种比例达50%,加工率稳定在30%。”省农技推广总站负责人给出具体发展目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四川食品在线报料,一经采纳定有酬谢。报料微信关注:huyuanqiang888,报料QQ:442357153,电话:13678181295
责任编辑:李子涵
首页 | 要闻 | 关注 | 调料 | 酒业 | 食品 | 产业 | 市州县 | 川食会 | 导购

电脑版 | 移动版 | 站长统计

•蜀ICP备16002495号 •川食网独家开发 版权所有 •食品安全监督举报电话:12331 •投稿联系电话:13678181295 •业务代理:达沃斯传媒-18981777659